研究院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简介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1-16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西南交通大学以“唐山交通大学”、“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西南交通大学西迁四川之后,唐山市与西南交通大学交流合作不辍。2009年,在市校双方的共同推动下,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正式成立,为西南交通大学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是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其在《唐山市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下,由西南交通大学与唐山市政府共同设立,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人才、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唐山市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需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综合性工作的教学科研机构。

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的故乡,唐山与“交大”67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灵秀的唐山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唐山工业基础雄厚,孕育了丰厚的工业文明,在中国近代工业中创造了七个第一: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铁路桥、第一张现存股票、第一件卫生陶瓷洁具。也正是这七个第一使唐山雄踞中国工业之首,奠定了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地位,为中国近代工业竖起了的一座民族丰碑。时至今日,唐山,这座领近代工业风气之先的城市依然是河北省乃至中国最有实力的工业城市之一,开滦集团、三友集团、唐山港集团、百川集团、中车唐车公司、金隅冀东集团、二十二冶集团、开诚机器人、汇中仪表……众多享誉国内外的企业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再添动力,新唐山作为我国的工业重镇吸引着众多人才汇聚于此。

作为学校研究生的创新实践基地,唐山研究院围绕学校优势学科,结合唐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生物与医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过程在成都、唐山两地完成。

唐山研究院秉承西南交通大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持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和新动能。近年来,唐山研究院不断丰富师资资源,形成了多师培养的育人模式;利用“一院多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实施“以研为主”,设立研究生基本科研项目支持制度;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开放式办学,学生国内、国际游学实现常态化;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造并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实施“三全育人”,深化“精准培养”。依托学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结合唐山市的产业优势,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唐山研究院在唐山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立足“向车面海”发展思路,以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生物医药为重点领域,规划建设一批科研平台和研究生实践基地。

唐山研究院以“新工科”推进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唐山研究院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学生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SCIEI检索等高水平论文80余篇。学生参与竞赛并获奖80余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近20项。唐山研究院已与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孵化科研项目多项。在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北京地铁咨询有限公司、京东智能城市研究院等单位建设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实践条件。

20199月,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唐山交大园)项目启动建设,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该园区功能完备先进,具有教学科研和历史文化纪念双重功能。园区为每位研究生提供独立的学习工位,配备台式电脑,公用打印机,复印机,先进远程会议系统等。此外,还为研究生提供双人间学生公寓,生活学习条件优越。

(数据截至20229月)